新時代文明實踐做什么?還在為找不到合適的資源犯愁嗎?家門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舉辦什么活動?哪些服務項目可以點單?活動開展過程中又有哪些新鮮事發生?來上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服務平臺找答案。
由上海市文明辦聯合東方網共同打造的上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服務平臺于6月30日下午正式上線。上線活動采用線上網絡直播的形式,在東方網融媒體演播室,通過東方網、各區融媒體平臺、“上海志愿者”官方抖音號、“上海市志愿者協會”官方微博進行現場網絡同步直播。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潘敏在講話中強調,互聯網是下一步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不僅要建好實體平臺,而且要建好網絡平臺,更要推動“兩個平臺”優勢互補、協同發力。他提出三點倡議,一是發揮綜合服務平臺貫通聯通融通的作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要構建縱向貫通新時代文明實踐三級陣地、橫向聯通各區融媒體平臺、內外融通各大主流媒體和新媒體移動端的立體化宣傳矩陣,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二是發揮綜合服務平臺資源統籌的作用,助力建設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民城市。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和志愿服務組織要善用平臺功能,在推動資源跨界整合、供需高效匹配、精準服務群眾的過程中,生發更強的人文關懷、更暖的民生溫度,為打造“五個人人”的人民城市發揮積極作用。三是發揮綜合服務平臺高效管理的作用,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工作創新發展。要以平臺建設為牽引,促進組織體系優化、管理模式創新、服務流程重塑、工作機制完善,推動工作模式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機交互型轉變,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轉變,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和志愿服務工作全方位創新發展。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潘敏,上海東方網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何繼良,上海市文明辦副主任蔡偉民,上海東方網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張慶玲共同啟動“上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服務平臺”。
市級相關部門單位相關負責同志,各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各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及志愿服務工作負責同志,各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工作人員及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群體線上觀看。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要舉措,是加強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探索,也是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徑。
2019年12月11日,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召開上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部署會,全面啟動覆蓋全市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三級陣地建設。同時,為貫徹落實市委《關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的“建好用好文明實踐信息平臺,運用新技術新應用新媒體,實現文明實踐網上網下同頻共振”要求,市文明辦統一規劃并委托東方網開發建設了“上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服務平臺”,強化與“上海志愿者網”功能銜接和互補,與區級融媒體中心聯通融通,旨在實現文明實踐資源統籌高效化、供需對接精準化、業務管理標準化、服務流程規范化、指導監督數據化,推動上海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形成貫通三級陣地、統籌線上線下的整體合力,構建“從指尖到身邊”的文明實踐新生態,讓上海這座人民城市展現更加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六大功能全新亮相 多元資源一鍵“點單”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上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服務平臺定位于服務上海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全局和志愿服務長遠發展大局的“牛鼻子”工程,以建立完善“新聞發布、宣傳展示、互動交流”三大前臺功能和“供需對接、目標管理、統計分析”三大后臺功能為核心目標。
前臺面向廣大市民群眾,具有三大功能,新聞發布、宣傳展示、互動交流!靶侣劙l布”功能,是通過焦點圖形式展示新聞內容,包括中央、上海市的相關重要新聞信息!靶麄髡故尽惫δ,緊緊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六方面主要內容,即“學習宣傳理論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創新開展文明創建”“大力弘揚時代新風”“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壯大志愿服務隊伍”,展示活動動態、團隊建設、特色經驗、先進典型等內容!盎咏涣鳌惫δ芊譃閮刹糠,第一部分展示5個全國試點區和11個市級試點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相關工作動態,內容來自于各區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專屬頁面”。平臺通過與各區融媒體中心聯通融通,構建全市上下貫通、橫向聯動、內外融通的立體化宣傳矩陣,形成同城效應!盎咏涣鳌惫δ艿诙糠,一方面打通前后臺功能,展示后臺“供給單、需求單、對接單”三單式供需對接流程形成的數據和項目,提供社會化資源對接導引;另一方面,打通“供需對接”流程和“供單-點單-派單-接單-評單”五單式“服務群眾”流程信息渠道,可通過點擊“我要點單”獲取可供市民群眾參與的項目信息,并告知具體的點單方式!盎咏涣鳌惫δ苓可根據工作需要,實現網絡投票、問卷調查、在線征集、在線課堂等用戶交互功能。
后臺主要面向新時代文明實踐三級陣地等發揮資源統籌調配作用的平臺和組織,具有三大功能,供需對接、目標管理、統計分析。供需對接功能,主要通過“供給單、需求單、對接單”三單式供需對接流程,打破資源壁壘,打通跨區域、跨系統、跨領域資源整合的渠道,形成更加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的服務項目。目標管理功能,包括工作任務的目標管理和已完成供需對接的項目管理。工作任務的目標管理,主要通過“報送-審核-反饋-督查-評估”五步驟指導監督流程,加強日常工作溝通、指導和監督,提升組織體系運行效能。已完成供需對接的項目管理,主要通過過程記錄、成果展示、績效評估、激勵保障等,跟蹤服務項目生命周期的全過程,提升項目管理精細化高效化水平。統計分析功能,主要包括匯總各區資源庫,在資源庫建立過程中逐步充實服務資源,可對服務資源進行供需對接、服務訂單的關聯統計分析。綜合服務平臺強化與“上海志愿者網”招募注冊、時長記錄、學習培訓、激勵保障、查詢認證等功能銜接與互補,建立聯通不同工作終端、不同終端設備的閉環式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運行機制。
加強互聯網主陣地建設 回應市民新期待
根據2019年上海市志愿服務發展報告數據顯示,互聯網和社交平臺在志愿服務信息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市民和志愿者平時了解志愿服務相關信息的渠道來看,互聯網和社交平臺如微信和QQ發揮著重要影響力,市民和志愿者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平臺了解信息的比例分別為67.9%和64.6%,占據了約三分之二的比例。因此,未來要進一步發揮互聯網主陣地作用,加強志愿服務社交平臺建設,傳播有效信息,提升文明實踐和志愿服務線上功能,更好地凝聚社會共識。
強化資源整合和供需對接 滿足基層新需求
從上海的情況看,在志愿服務項目和組織快速發展的同時,不同程度地存在資源緊缺。2019年上海市志愿服務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區志愿服務指導中心和社區志愿服務中心都認為,項目開發運作中的主要問題為“缺乏多元化社會資源”(50.0%和54.8%)和“缺乏穩定充足的資金支持”(50.0%和37.1%);同時,在推進“條塊聯動”志愿服務試點項目時,區志愿服務指導中心和社區志愿服務中心最需要“建立可持續的合作共贏機制”(85.7%和53.4%)、“投放更多條線專業優質資源”(71.4%和66.5%),反映出基層對優質志愿服務資源及其整合機制的渴求。由此,進一步做好基層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資源的精準投入、對接與動員,將是提升志愿服務效能的關鍵要素。
志愿者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主體力量 也是建設人民城市的重要力量
文明實踐中心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目前在“上海志愿者網”上注冊的志愿者已達470萬,注冊率超過19%,其中參與今年疫情防控的志愿者超過42萬,“上海志愿者”已成為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重要力量!吧虾J行聲r代文明實踐綜合服務平臺”作為一個新的人人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網絡共同體,將以更優的供給滿足人民需求,用最好的資源服務人民,提供更多的機遇成就每一個參與文明實踐的市民和志愿者,讓上海這座人民城市展現更加蓬勃的生機和活力。